產品中心
首頁 > 產品中心 > 肥料檢測儀器 > 微生物肥料檢測儀 > 全能型複合微生物肥料檢測儀

全能型複合微生物肥料檢測儀

描述:全能型複合微生物肥料檢測儀(yi) 。檢測項目齊全:可以檢測土壤、肥料、植株中的氮、磷、鉀;有機質;10種微量元素(鈣、鎂、硫、鐵、錳、硼、鋅、銅、氯、矽、鉬等);5種重金屬(鉛、鉻、鎘、汞、砷等);農(nong) 藥殘留。☆☆☆☆☆

更新時間:2021-12-28
產品型號:PJ-FQN
廠商性質:生產廠家
詳情介紹

全能型複合微生物肥料檢測儀(yi)

全能型土壤肥料養(yang) 分速測儀(yi)

品牌:朋檢

型號:PJ-FQN

生物有機肥的主要成分——有機質的來源,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垃圾、城市汙泥、集約化畜禽糞便、作物秸稈、農(nong) 副產(chan) 品和食品加工產(chan) 生的有機廢棄料。

汙泥:汙泥是城市汙水處理後的副產(chan) 品,是一種由有機殘片、細菌菌體(ti) 、無機顆粒、膠體(ti) 等組成的極其複雜的非均質體(ti) 。

城市生活垃圾: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產(chan) 生的生活垃圾。

畜禽糞便:畜牧業(ye) 集約化生產(chan) 中畜禽排泄物。

汙泥、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非常複雜,其中重金屬的富集,可能通過食物鏈的傳(chuan) 遞在人體(ti) 內(nei) 累積而危害人類健康。因此,汙泥、城市生活垃圾為(wei) 有機質來源的生物有機肥,不能在農(nong) 田中使用,隻能用於(yu) 城市園林、公路綠化和林地。

一、測試項目

1.土壤養(yang) 分:有機質、全氮、全磷、全鉀、水解氮、銨態氮、硝態氮、有效磷、*鉀、緩效鉀。水分(加熱法)、酸堿度(試紙法),鹽分(鹽分計),微量元素,重金屬。

2.肥料(化肥有機肥水溶肥葉麵肥):銨態氮、硝態氮、*磷、*鉀、全氮、全磷、全鉀、縮二脲、酰胺態氮、有機質、腐植酸、微量元素、重金屬。

3.植株:氮素、磷素、鉀素。

4.煙葉:全氮、全磷、全鉀、還原糖、水溶性總糖。

5.農(nong) 藥殘留檢測(酶抑製率法)。

6.土壤、肥料、植株:鈣、鎂、硫、硼、氯、矽,鐵、銅、錳、鋅、鉬等微量元素。

7.重金屬:鉛、砷、鉻、鎘、汞。

8.蔬菜:硝酸鹽、亞(ya) 硝酸鹽。

9.可擴展檢測水質濁度、氨氮、餘(yu) 氯、硝氮、亞(ya) 硝酸鹽、總氮、磷、鉀、總硬度、鐵、錳、硼、鋅、銅、氯化物、硫酸鹽、鉛、鉻、鎘、汞、砷、溶解氧等

10.食品裏麵的二氧化硫、吊白塊等。

二、儀(yi) 器特點:

1. 配套齊全,攜帶方便,相當於(yu) 一個(ge) 小型實驗室,便於(yu) 現場測試。成品藥劑開瓶即用,保證了測試速度快捷。

2. 檢測項目齊全:可以檢測土壤、肥料、植株中的氮、磷、鉀;有機質;10種微量元素(鈣、鎂、硫、鐵、錳、硼、鋅、銅、氯、矽、鉬等);5種重金屬(鉛、鉻、鎘、汞、砷等);農(nong) 藥殘留。☆☆☆☆☆

3. 儀(yi) 器標配默認內(nei) 置熱敏打印機亦可選配外連微型打印機(也可連接家用打印機),可實時打印測試結果。

三、性能特點

1. 係統配置高,測試項目多:N、P、K、有機質、微量元素、重金屬、農(nong) 藥殘留都可以檢測。☆☆☆☆☆

2. 測量度高:誤差在0.5%以內(nei) 。

3. 重現性好:不同實驗條件下用同一測量方法對同一測試樣品測量,測量結果之間的相對標準偏差RSD<1.02%。

四、技術指標

1. 模式1(透射比)測量範圍:0-300%

2. 模式2(吸光度)測量範圍:0-3.5

3. 模式3(濃度)直讀範圍:0-1999

4. 模式1線性精度:±0.5%

5. 模式2精度:±0.005

6. 模式1重現性:0.5%

7. 噪聲:0.5%

8. 電源:220V±5%

9. 自帶打印結果功能(內(nei) 置熱敏打印機)

10. 抗震:合格

五、操作要求

  請按照說明書(shu) 進行操作。

六、配置清單

主機(內(nei) 置熱敏打印機)、電源線、電子天平、吸管、比色皿、三角瓶、容量瓶、濾紙、鋁盒、洗瓶、角勺、土壤氮磷鉀藥品一套。

七、售後保障

質保五年,免費提供土肥相關(guan) 技術谘詢。

儀(yi) 器可根據用戶要求定製,詳情請聯係我們(men) ,確保高性價(jia) 比!

全能型複合微生物肥料檢測儀(yi)

637712963523521125955.jpg


留言框

  • 產品:

  • 您的單位:

  • 您的姓名:

  • 聯係電話:

  • 常用郵箱:

  • 省份:

  • 詳細地址:

  • 補充說明:

  • 驗證碼:

    請輸入計算結果(填寫阿拉伯數字),如:三加四=7
技術支持:   sitemap.xml   
©2025 版權所有:kaiyun体育app最新登录方法   備案號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