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(nong) 村測土配方施肥儀(yi)
“真是不算不知道,一算嚇一跳。"從(cong) 2011年開始,王奔鎮巨興(xing) 村農(nong) 民趙德仁每年都主動請農(nong) 業(ye) 技術人員到他家地裏取土樣化驗,使玉米單產(chan) 實現了“六連增"。
王奔鎮巨興(xing) 村玉米種植專(zhuan) 業(ye) 合作社社長趙德仁經營耕地18公頃。2010年以前每年一公頃玉米投肥量1.3噸,投肥量比別人都多,但是到秋天玉米產(chan) 量卻沒有比別人高。他找到農(nong) 業(ye) 技術人員幫助找原因,經過分析,原來他家的土壤從(cong) 來沒有進行測土,都是自己按老套路老經驗施肥。其實村裏也早就讓他取土樣化驗,可他就是不信,多投了肥,產(chan) 量卻不增加,結果吃虧(kui) 不小。2010年秋天,技術人員把他家18公頃的土地按技術要求取6個(ge) 土樣送到市農(nong) 業(ye) 技術推廣中心化驗室進行化驗,並由專(zhuan) 家拿出配方施肥卡,在卡上看出往年施的氮肥和磷肥太多了,鉀和鋅肥太少了。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,2011年18公頃耕地按確定的產(chan) 量指標做到按配方施肥,做到缺什麽(me) 補什麽(me) ,缺多少補多少。秋天一算賬,趙德仁心服口服了。往年一公頃地施26袋化肥,當年隻施18袋,而且產(chan) 量卻照往年增產(chan) 一成多,光化肥錢1公頃節省1000多元,玉米比上年還多打1000多公斤,多賣1600多元。兩(liang) 下一算賬,他種的18公頃玉米較上年增收4.7萬(wan) 元。
長期以來,由於(yu) 大部分農(nong) 民缺乏對科學施肥的認識和了解,在施肥時往往靠經驗、憑感覺,不僅(jin) 增加了生產(chan) 成本,浪費了肥料,還加大了土壤汙染,造成土壤板結,肥料利用率下降。
為(wei) 了改變這一現狀,實現農(nong) 業(ye) 增效、農(nong) 民增收,雙遼市農(nong) 業(ye) 技術推廣中心從(cong) 2005年開始,在全市免費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。全市每年實施測土配方麵積60萬(wan) 畝(mu) ,三年將全市按土壤類型,高、中、低產(chan) 耕地輪回化驗一次。每年化驗土樣4000個(ge) 以上,施肥時做到缺啥補啥,缺多少補多少,每年為(wei) 農(nong) 民實現節本增效4000多萬(wan) 元,11年來全市共累計實現節本增效近5億(yi) 元。
各地政策是不一樣的,可能其他地方沒有免費的測土配方施肥項目。這裏朋檢科技給合作社,家庭農(nong) 場,專(zhuan) 業(ye) 種植戶推薦一款PJ-GP01高智能測土配方施肥儀(yi) ,該款儀(yi) 器無需做空白和標準,樣品直放直讀,消除用戶校準帶來的誤差,保證測試結果準確。5.1寸大屏幕中文漢字背光顯示,自動存儲(chu) 打印檢測結果,可存儲(chu) 1000條以上檢測結果。具備曆史數據查詢功能,可查詢、打印測試結果和家施肥建議。
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土樣采集是關(guan) 鍵的第一步。三年實現全市所有行政村和各土壤類型“全覆蓋"。技術人員到田間取土,保證土樣的代表性、準確性。土壤化驗工作人員嚴(yan) 格按土壤化驗技術規程操作,精準化驗、精準計算,為(wei) 農(nong) 民測算出施肥卡內(nei) 容通俗易懂,一看就知道怎樣使用施肥卡。
雙遼市農(nong) 業(ye) 技術推廣中心采取適合農(nong) 村、貼近農(nong) 民、通俗易懂、喜聞樂(le) 見的新型科技培訓模式,加強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宣傳(chuan) 和培訓,每年都在電視台由土肥專(zhuan) 業(ye) 技術人員發表電視講座,在報紙上開辟專(zhuan) 版宣傳(chuan) 測土配方施肥實用技術。每年都發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手冊(ce) 3萬(wan) 冊(ce) ,宣傳(chuan) 掛圖5多萬(wan) 張,宣傳(chuan) 掛曆1.5萬(wan) 本,發放明白紙20多萬(wan) 張。2萬(wan) 個(ge) 村級宣傳(chuan) 板,使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基本達到了種地戶都有人看明白、都有人會(hui) 用的效果。
農(nong) 村測土配方施肥儀(yi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