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中心
首頁 > 產品中心 > > 便攜式植物營養測定儀 > 便攜式植物營養測定儀

便攜式植物營養測定儀

描述:便攜式植物營養(yang) 測定儀(yi) 。作物32項:銨態氮、硝態氮、作物磷、作物鉀、作物鈣、作物鎂、作物硫、作物鐵、作物錳、作物硼、作物鋅、作物銅、作物氯、作物矽、作物鉬、全氮、全磷、全鉀、全鈣、全鎂、全硫、全鐵、全錳、全硼、全鋅、全銅 全氯、全矽、全鉬、總糖量、還原糖、蛋白質。

更新時間:2022-01-02
產品型號:PJ-GZW
廠商性質:生產廠家
詳情介紹

作物缺乏某種元素時,一般都在形態上表現*的症狀,即所謂的缺素症,如失綠、現斑、畸形等。由於(yu) 元素不同、生理功能不同,症狀出現的部位和形態常有它的特點和規律(詳見表1-3)。

——容易移動的元素如氮、磷、鉀及鎂等,當植物體(ti) 內(nei) 呈現不足時,就會(hui) 從(cong) 老組織移向新生組織,因此缺乏症初總是在老組織上先出現;

——不易移動的元素如鐵、硼、鈣、鉬等其缺乏症則常常從(cong) 新生組織開始表現;

——鐵、鎂、錳、鋅等直接或間接與(yu) 葉綠素形成或光合作用有關(guan) ,缺乏時一般都會(hui) 出現失綠現象;

——磷、硼等和糖類的轉運有關(guan) ,缺乏時糖類容易在葉片中滯留,從(cong) 而有利於(yu) 花青素的形成,常使植物莖葉帶有紫紅色澤;

——硼和開花結實有關(guan) ,缺乏時花粉發育、花粉管伸長受阻、不能正常受精,就會(hui) 出現"花而不實";

——鈣、硼與(yu) 細胞膜形成有關(guan) ,缺乏使細胞分裂過程受阻礙,新生組織、生長點、死亡;

——鋅與(yu) 生長素形成有關(guan) ,缺乏時易出現畸形小葉-小葉病等等。

一、植物營養(yang) 測定儀(yi) 檢測項目

作物32項:銨態氮、硝態氮、作物磷、作物鉀、作物鈣、作物鎂、作物硫、作物鐵、作物錳、作物硼、作物鋅、作物銅、作物氯、作物矽、作物鉬、全氮、全磷、全鉀、全鈣、全鎂、全硫、全鐵、全錳、全硼、全鋅、全銅  全氯、全矽、全鉬、總糖量、還原糖、蛋白質;

二、植物營養(yang) 測定儀(yi) 技術指標

靈敏度:紅光≥4.5 ×10-5 ,藍光≥3.17×10-3  ,綠光≥2.35×10-3,橙光≥2.13×10-3

波長範圍 :紅光:620±4nm, 藍光:440±4nm;綠光:510±4nm;橙光:590±4nm

儀(yi) 器無需做空白和標準,樣品直放直讀,消除用戶校準帶來的誤差,測試結果準確。

5.1寸大屏幕中文漢字背光顯示,自動存儲(chu) 打印檢測結果,可存儲(chu) 1000條以上檢測結果,具備曆史數據查詢打印功能。

數據打印:內(nei) 置熱敏打印機,可打印出測試日期、測試時間、種類、測試項目、測試值等。

三、植物營養(yang) 測定儀(yi) 測試速度:

測一個(ge) 植株樣品(N、P、K)≤40分鍾。

四、植物營養(yang) 測定儀(yi) 特點:

操作簡便、速度快捷,成品藥劑開瓶即用,無須配置。

微電腦控製,液晶顯示,交直流兩(liang) 用,可野外流動測試,分辨率:0.001,觸摸式按鍵。

六、不同便攜式植物營養(yang) 測定儀(yi) 型號區別

型號

檢測項目

PJ-ZWY

植株、穀物、水果、蔬菜中的氮素、磷素、鉀素;亞(ya) 硝酸鹽等項;

微量元素:鈣鎂硫硼氯矽微量元素

PJ-ZWY-I

植株、穀物、水果、蔬菜中的氮素、磷素、鉀素;亞(ya) 硝酸鹽等項;

微量元素:鈣鎂硫硼氯矽,鐵錳鋅銅等中微量元素

PJ-ZWY-II

植株中的氮素、磷素、鉀素、亞(ya) 硝酸鹽、葉溫;

植株中鈣、鎂、硫、鐵、錳、硼、鋅、銅、氯、矽等微量元素;

鉛、鉻、鎘、砷、汞等重金屬

PJ-GZW

智能化程度高,中文指導操作

植株中銨態氮、硝態氮、磷、鉀、鈣、鎂、硫、鐵、錳、硼、鋅、銅、氯、矽、鉬、全氮、全磷、全鉀、全鈣、全鎂、全硫、全鐵、全錳、全硼、全鋅、全銅  全氯、全矽、全鉬、總糖量、還原糖、蛋白質

便攜式植物營養(yang) 測定儀(yi) 建議搭配葉綠素測定儀(yi) 使用

PJ-YLS

檢測植物葉綠素

PJ-YLS-Ⅰ

同時檢測植物葉綠素、氮含量、葉麵溫度

PJ-YLS-Ⅱ

同時檢測植物葉綠素、氮含量、葉麵溫度、GPS定位

PJ-4N

同時檢測植物葉綠素、氮含量、葉麵溫度、葉麵濕度

 

 

留言框

  • 產品:

  • 您的單位:

  • 您的姓名:

  • 聯係電話:

  • 常用郵箱:

  • 省份:

  • 詳細地址:

  • 補充說明:

  • 驗證碼:

    請輸入計算結果(填寫阿拉伯數字),如:三加四=7
技術支持:   sitemap.xml   
©2025 版權所有:kaiyun体育app最新登录方法   備案號: